mongodb使用总结
本想上周末写好这篇总结的,无奈一起开黑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,就偷了个懒,并且还学了个新菜:西红柿牛腩.jpg。所以就把总结的事情放到今天来了。 初次接触mongodb还是在研一刚入学的时候,那时候接触的东西少,很多概念都不清楚,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有三年了,所以总结一下我用mongodb做了哪些事情还是比较有意义的。
本想上周末写好这篇总结的,无奈一起开黑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,就偷了个懒,并且还学了个新菜:西红柿牛腩.jpg。所以就把总结的事情放到今天来了。 初次接触mongodb还是在研一刚入学的时候,那时候接触的东西少,很多概念都不清楚,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有三年了,所以总结一下我用mongodb做了哪些事情还是比较有意义的。
通过爬虫获取数据会经常被服务器ban掉ip,所以有个有效的proxy pool十分必要。这几天在爬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数据,顺便搞了个proxyhunter,并且尝试发布成pip包:proxyhunter,方便以后的使用。下面主要说下requests在进行请求的时候,proxy如何设置,以及我这个proxyhunter如何使用。
记录一下在读《流程的python》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。
python的itertools库受到了来自APL, Haskell和SML的灵感,并且用最适合python语言特性的形式重构。它差不多可以说是定义了一套高效、节省内存的方法使用纯python来构建开发者所需要的各种不同迭代器。
一直对python中@classmethod和@staticmethod的用法和区别不是很理解,一顿google之后发现还是stackoverflow真的是程序员的好朋友.在这个问题Meaning of @classmethod and @staticmethod for beginner?中,几个大神的回答还是很好的.
昨天看到自己手机上wunderlist上的提示“精通python”,任务是去年同一时间建立的。那时候我才刚刚毕业,还没去单位报道,在家里找了个练手项目,逐步学习python相关的东西:爬虫、web框架、机器学习等各方面,那时候想着要是用一年的时间好好来学,应该可以达到精通的程度了。 现在回过头来看,虽然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“精通”,但这一年还算充实,至少不是虚度时光,单是针对python相关的东西,自己也是从方方面面用了不少时间来学习、练习、思考。
最近在研究cesium,发现cesium 用的地形数据跟osgEarth的还不太一样,他们采用quantized-mesh这个数据格式,之前在osgEarth上用的地形瓦片在cesium上用不了,让人比较恼火。好在github上有人已经实现了从tif格式的dem数据转到.terrain格式的工具:cesium-terrain-builder,不过该项目在windows下编译让人比较难受,所以纪录一下整个过程。